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湖州市气象学会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3-10-20 来源:-

打印

【字体:    

2023年,湖州市气象学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省气象学会、市科协和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始终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入推动气象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传播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有效发挥气象科普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助力群众生活安康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主要开展工作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做好“三联促三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加强与地方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建,深化党建品牌矩阵。市气象局下属党支部分别与吴兴区朝阳街道都市家园社区党委、湖州市中医院、长兴县吕山乡、李家巷镇签署党建联建协议,共同推进气象科普进社区、气象与中医养生科普,共同实施“智慧气象湖羊养殖数字化平台”服务场景建设,推动创建省级气候康养乡村,助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二、深化组织建设,提升学会自身组织能力

学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围绕民生、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化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召开学会理事会议,统筹部署下一年度重点工作。参加湖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完成政府奖补项目“回头看”督导评估,按时完成社团年检,组织学会干部参加各类培训、讲座,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2022年学会被评为湖州市科协市级“特色学会”,“3·23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被评为市科协学会重点活动,长兴局“气象防灾减灾就在你身边”获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知百姓冷暖 解气象之惑--全民气象科普活动”获市科协“一会一品”重点活动B等。

三、实施精准科普,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围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主题,通过理论宣讲、技能培训、专家授课、科普视频、一对一帮扶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基层等系列专题科普活动。

开展特色气象科普进校园。市学会联合湖师附小、南太湖双语学校、爱山小学等六所小学共同举办“天气323·追风逐雨”校园气象科普知识竞赛;德清联合康乾街道、秋山学校举办气象主题知识讲座,进行互动抢答,并动手制作飞机模型;长兴指导第二实验小学开展跨学科项目化作业成果手工气象站展示评比;安吉邀请第二小学、第五小学等学校,围绕“天气气候水 代代向未来”世界气象日主题展开绘画创作比赛。

面向特色农业开展靶向科普。市学会编制《河蟹养殖气象服务手册》,在杨桂珍螃蟹庄园和石淙沼虾养殖基地建设气象科普长廊。长兴组织科普志愿服务队深入到长兴渚山村、顾渚村、回车岭村等杨梅主产村开展科普宣讲,拓宽“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覆盖面,2023年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助力梅农获赔万,创历史赔付最高值。

推动气象科普进基层。市学会深入都市家园社区,协助完成自动气象站、气象显示屏、云喇叭等硬件设施建设,创建社区城市书屋气象角,搭建气象标识标牌和科普展板,并结合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社区固定活动日等开展科普主题宣传。德清面向民宿行业,举办乡村旅游气象灾害防御培训班,解读《德清县乡村旅游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发放《乡村旅游气象灾害防御指南》等资料,提升乡村旅游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安吉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带头“五进”,不定期对危化企业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同步开展防雷安全科普工作十余次。

据统计,2023年市县气象局面向全市中小学、社区、农村、企业,共计开展气象科普66次,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送餐10次,助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四、深挖气象科普资源,提升科普创新活力

举办“四时气象之美” 气象主题摄影大赛。为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市气象局深挖气象科普资源,联合市级文旅部门举办“四时气象之美” 主题摄影大赛,编制优秀作品集,并进一步挖掘气象与美景的关系、美景背后的气象内涵,通过湖州气象公众号、南太湖号、学习强国等融媒体终端多渠道展出,提升公众对美景的气象认知及气象科普素养,进一步提高气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开展气象医养促健康科普。市学会与市中心医院开展党建联建促科普活动,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今年5月起,双方通过制作气象里的湖州视频节目,开展气象中医联合科普,通过专家访谈、中医小课堂等形式联合录制《梅雨尽三伏入 冬病夏治正当时》《露从今夜白 肺自秋时养》等科普节目8期,向社会公众普及气象与康养的科普知识,系列节目在南太湖号、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广泛传播,点击率超260万。

强化科普队伍力量。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成功打造“一席”讲坛品牌,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邀请不同专业领域的青年专家学者授课,共计开展科普宣讲12次。各县成立“追云逐雨”“助农帮困”“乡村科普”“校园科普”专业志愿服务小队,并成功发展乡镇、村级气象科普志愿服务队,目前人数达300余人,在开展基层气象灾情调查、气象信息传播、指导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推进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配合省学会开展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与内蒙古突泉县工农小学的气象科普结对活动。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荣获“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南浔实验小学、第六小学、洪桥镇中心小学入选省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创建、2023年发文)。截止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教育基地7个。2023年全市申报省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8个,协助南浔实验小学成功申报湖州市首批“科学家科普教育基地”。

五、开展学术交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实施《局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青年人才制度》《湖州市气象学会气象科技论文评选奖励办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深入推进局校合作,市气象局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签署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科技创新协同联盟。

开展学术交流培训。组织开展台风、暴雨、强对流、数值预报等预报技术视频学习,组织参加ROSE2.1雷达业务软件、SWAN 3.0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平台、风云地球平台等新技术的现场及视频培训,组织参加全国重大天气过程交流会、武汉东湖暴雨论坛、亚运气象保障服务交流会、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及浙北五市气象科技交流会。全年共计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技术培训交流30余次,累计300余人次。

组织参加业务竞赛。每年与嘉兴市气象局联合举办湖嘉两地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气象业务能力稳步提升。组队参加全省气象预报业务及气象服务竞赛,分别荣获团体第四名和第二名,2人荣获单项奖,1人荣获个人全能奖,并授予“浙江省气象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市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生态气象、行业气象三个创新团队,开展关键领域技术科技攻关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2023年市厅级科技项目立项10项,发表论文10篇(SCI3篇),1人荣获浙江省气象青年科技奖和湖州市科协突出成绩先进个人,4人新入选浙江省气象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1名青年专家到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访问进修,骨干参与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建设。

六、扩大宣传,传播气象“好声音”

加强宣传组织策划,积极开展对外宣传。“3·23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在浙江卫视、钱江频道播出。科普工作宣传信息被光明日报纸媒录用1条,被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浙江新闻、中国蓝新闻等省级以上地方新媒体录用22次;在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局网站及微信、微博宣传34次;在湖州日报、南太湖号市级地方媒体宣传50余次。

七、2024年工作计划

1、找准定位,提升组织保障能力。紧紧围绕湖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学会发展方向,加强与中国气象学会、省气象学会及市科协的对接联动,充分利用多方资源,进一步发挥学会的技术支撑及保障作用。

2、创新思路,深化学术研究交流。聚焦湖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省气象服务中心、省气科所合作,搭建形式多样、合作共赢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推进市级实验室的创建工作。举办浙北五市气象学术论坛,积极组织参与省内外各种气象论坛。

3、多措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科普宣传。利用世界气象日、科技周等重要主题纪念日,宣传气象科普知识,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气象科普基地申报认定工作;开展市级气象科普讲解比赛,推动气象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传播;加强科学家科普教育基地各类活动的开展;推进气象科普信息化建设,创新传播手段,提升公共气象科普传播力度和广度。

 

湖州市气象学会

202310月17